
内容是不是孩子优秀了才表扬,而是表扬了才会优秀你真的会表扬孩子吗?前几天在小区里,听到两位妈妈聊天——一位说:“我家孩子可省心了,作业从来不用催,自己就写完了,特别自觉。”另一位叹气:“唉,我家那个写作业拖拖拉拉,说了八百遍都没用,愁死人了。”我忍不住插了句嘴:“您平时会夸孩子写作业快吗?”她愣了一下:“夸啥啊?他本来就该做完作业啊!”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?我们总觉得靠谱配资网站,孩子做好了是“应该的”,做不好才需要管教。于是,“真棒”“真聪明”这种表扬成了稀缺品,甚至很多家长根本不会夸孩子。但心理学研究发现:孩子不会因为“本身优秀”而获得表扬,恰恰是“被表扬”让他们逐渐变得优秀。就像植物需要阳光才能生长,孩子的自信、动力和好习惯,往往是从父母具体的、及时的、真诚的表扬里“长”出来的。
别只会说“你真棒”,表扬要“具体”你有没有发现?很多家长夸孩子就三句话:“你真棒!”“你真聪明!”“你太厉害了!”孩子听多了会怎样?要么觉得“这夸奖没分量”(左耳进右耳出),要么为了得到表扬故意“表现优秀”(比如只做容易的事证明自己聪明)。真正的表扬,要像“精准投喂”——具体指出孩子哪里做得好,让他知道“我到底因为什么被认可”。举个例子:模糊版:“你今天真乖!”(孩子心里:我哪儿乖了?莫名其妙。)具体版:“你今天主动把积木收进了盒子里,还摆得整整齐齐,妈妈收拾的时候省了好多力气!”(孩子立刻明白:“原来主动收拾+整理整齐=被表扬!”)再比如:“你考了100分,真聪明!”(可能让孩子害怕下次考不好,因为“聪明”是天赋,不是努力。)“这次数学应用题这么难,你居然一道都没错!我看到你昨天晚上自己拿了草稿纸,把类似的题型都画图练习了一遍,这种认真劲儿太厉害了!”(孩子感受到:“我的努力被看见了,下次还想继续钻研!”)具体的表扬,本质上是在帮孩子建立“行为-结果”的清晰连接——他知道“主动收拾玩具”会被夸,“认真检查作业”会被夸,“帮奶奶拿拖鞋”也会被夸。这些具体的正向反馈,会慢慢变成他的习惯。
展开剩余73%表扬要“及时”,别等“以后再说”孩子的注意力像小鸟,下一秒可能就飞走了。你以为“等他有进步了再集中夸”,实际上,错过了当下的“高光时刻”,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。我邻居张姐有次跟我吐槽:“我家娃上周自己叠了被子,我当时急着上班没顾上夸,结果后来他再也不叠了。我纳闷‘这孩子怎么学不会自理’,后来才想起来——他那次叠得歪歪扭扭的,我当时要是说‘你自己尝试叠被子,已经比昨天进步多了!’,说不定现在他早养成习惯了。”心理学中的“强化理论”早就说过:即时反馈能让行为和奖励形成强关联。孩子刚做完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时,他的内心是期待认可的(哪怕他自己没意识到)。这时候你立刻说一句具体的肯定,他会像被点亮了一样:“原来这样做是对的!”举个日常场景:孩子第一次自己系了鞋带(虽然歪歪扭扭),立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:“哇!你自己学会系鞋带了!虽然绳子有点松,但你刚才试了好几次都没放弃,这种坚持太让妈妈佩服了!”(比晚上睡觉前说“今天你系鞋带了,不错”效果好100倍。)孩子在饭桌上主动给爷爷夹菜,马上笑着说:“你今天注意到爷爷喜欢吃鱼,还主动夹给他,爷爷刚才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!你真是个贴心的好孩子。”(当下的温暖会被放大,孩子会更愿意表达关心。)记住:表扬就像刚出炉的面包,趁热吃才香。等“以后再说”,可能就凉透了。
表扬要“真诚”,别让夸奖变“套路”最让孩子抵触的表扬,是那种“假大空”的:“你简直是个天才!”“你比谁都厉害!”——孩子心里门儿清:“我明明算错了两道题,妈妈还说我聪明?”“我这次画画就是随便涂的,爸爸夸张得我都不好意思了。”真诚的表扬,不需要夸张的修辞,只需要真实地描述你观察到的细节,加上你的感受。比如:孩子画了一幅画给你看,别说“你画得太好了,像大师一样!”,可以说:“你这幅画里的太阳是橙红色的,还画了好多小光芒,连云朵的边边都画了锯齿状,看起来特别温暖!妈妈看着就觉得心情变好了。”(孩子能感受到:“妈妈真的在认真看我的画,还注意到了我画的细节。”)孩子帮你拿了快递,别说“你真是个好孩子!”,可以说:“你刚才跑得飞快去帮妈妈拿快递,回来时还小心翼翼地抱着,怕摔坏了里面的杯子。有你帮忙,妈妈轻松多了!”(孩子会觉得:“我的付出被看见了,而且很有用。”)真诚的关键,在于“我看到了你,我理解你,我为你骄傲”。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“你今天刷牙刷得很认真,连牙缝都刷到了,牙齿肯定会更健康!”,都比千篇一律的“真棒”更有力量。
赏识要“长期”,不是优秀了才表扬很多家长有个误区:“等孩子表现好了再夸”——比如等他考了满分、拿了奖杯、主动做家务了,才给予表扬。但实际上,孩子的“优秀”往往是无数次小表扬堆出来的。就像学走路的孩子,不会一开始就健步如飞。如果他第一次踉踉跄跄迈出一步,你就夸“你敢自己走路了,太勇敢了!”,第二次他可能就愿意多走两步;如果你等到他能跑能跳了才说“你真厉害”,那中间的每一步,他可能都因为没人鼓励而差点放弃。我朋友家的孩子小宇,小时候特别内向,上课从来不敢举手。有次老师提问,他小声说了答案(虽然不全对),朋友回家后立刻说:“妈妈今天听老师说,你今天上课主动回答了问题!虽然声音小了点,但你敢站起来说,就已经比昨天进步太多了!明天我们试试再大声一点点,好不好?”后来小宇慢慢敢举手了,朋友每次都会具体表扬:“今天你回答问题的声音比上次响亮了!”“你这次举手比小明还快呢!”现在小宇已经是班上的“积极分子”了。孩子的成长是螺旋上升的,有进步也有反复。我们要做的,是在每一个“小进步”出现时及时点亮一盏灯,而不是等他走到终点才放烟花。长期、持续的表扬,会让孩子形成“我能行”的信念——这才是真正的优秀底色。
细节决定成败:关注微小进步,强化积极行为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键: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,往往不是“大成就”,而是那些被忽略的“微小进步”。昨天写作业还磨蹭到10点,今天提前了半小时开始(哪怕没写完,也要夸:“你今天主动坐到书桌前的时间比昨天早,这就是自律的开始!”);以前打翻水杯从不道歉靠谱配资网站,今天自己悄悄拿了抹布擦干净(夸:“你主动清理了桌面,还说了‘对不起’,这就是责任感!”);平时说话声音像蚊子,今天在课堂上小声回答了问题(夸:“你今天勇敢开口了,妈妈看到你举手时手都在抖,但依然坚持了,太了不起了!”)。这些“微小进步”就像种子,需要父母用描述性的语言去浇灌:“我注意到你今天……(具体行为),这让我觉得……(正面感受)”。有个妈妈跟我分享过她的方法:准备了一个“进步本”,专门记录孩子的“小闪光点”——今天自己叠了被子、帮妹妹捡了玩具、主动分享了零食……晚上睡前和孩子一起读,孩子每次都笑得特别开心。你看,表扬从来不是“孩子优秀了才给奖励”,而是“每一次表扬,都在为优秀铺路”。当孩子知道,他的每一个努力、每一次尝试、每一个微小的好行为,都会被父母看见并认真对待,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往更好的方向成长。最后想对所有父母说:我们不是要培养“完美的孩子”,而是要通过表扬,让孩子相信“我可以变得更好”。从今天开始,试试这样夸孩子吧——不说“你真棒”,而是说“你今天主动帮妈妈倒了垃圾,还把垃圾桶擦干净了,真的很贴心”;不说“你真聪明”,而是说“这道题这么难,你试了好几种方法终于解出来了,这种坚持太厉害了”;不说“等你表现好了再夸”,而是在他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里,立刻、真诚、具体地说出你的认可。因为,不是孩子优秀了才值得表扬,而是每一次表扬,都会让孩子离优秀更近一步。你的每一句肯定,都是孩子未来面对世界的勇气;你的每一次关注,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光。从今天起,做一个“会表扬”的父母吧——你的表扬里,藏着孩子一生的底气。
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